污染源调查陷入困境汉伯格23日在美国广播公司早安美国节目中说:我们不知道污染物进入鸡群和鸡蛋的确切原因,我 尽管美国已经召回5.5亿枚鸡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简称药管局)局长马格丽特汉伯格23日说,可能会有更多鸡蛋因沙门氏菌疫情召回,鸡蛋和蛋鸡受污染原因迄今不明。
临界食品促销 保质期易被藏匿 2010-10-11 00:00 · saga 据《北京日报》报道,离保质期只有两三天的食品,通常被称作临界食品。但如何提醒、告知,需要有关部门制订规章,在食品销售、经营方面进一步细化管理。
如果能明确提醒临近过期,当然更好。据了解,这种设立临界食品专柜的做法,在国外一些城市的大超市就很普遍。很快,几位老大妈围了上来。个别超市会以低价卖给内部员工或给夜里值班的人。这也是超市绞尽脑汁促销临界食品的原因:减少扔货,降低成本。
现象:促销不提保质期伊利谷粒多,买一箱赠半箱,家乐福一位超市促销员高声叫卖。这种情况在其他超市也普遍存在。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在201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项目中应当注意到征集立项建议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30日。已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相关评估基础。征集立项建议的内容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产品标准以及配套的检验方法标 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管理,从2010年12月1日起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201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项目。有利于解决现有食品安全标准的矛盾、重复和缺失问题。
将填写的建议书邮寄或传真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征集立项建议的内容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产品标准以及配套的检验方法标准。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书格式(见附件)填写,发送电子邮件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food204@163.com)。如对电子文件报送程序有疑问,可咨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010-87776914)。卫生部对投标者的要求有立项建议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有利于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满足食品安全工作需要。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投标者报送有两种方式电子文件报送。立项建议报送程序为提出立项建议时,应当报送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继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发布食用菌合格率为97.73%的市场抽检结果后,中国食用菌协会4日又在媒体上表示不相信小学生的实验结果。但他的小实验带来的震动仍然在大人世界里扩展。
有媒体报道:工商局工作人员称小学生的检测不科学。张皓决定自己探寻真相。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说,荧光增白剂的检测,是个容易操作的简单实验。我认为没跟孩子接触、未经调查,就质疑孩子的检测不科学,是不客观的。
11月底,有媒体从北京西城区科技馆得到张皓撰写的实验报告,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报道见报,并引起公众及政府部门关注。小学生实验引发全社会关注 报纸上刊登我的报告,我很高兴。记者采访多位消费者,他们表示选择不再购买蘑菇。对于记者提出的为何未与张皓及其指导老师沟通导致数据悬殊的可能性原因如何消除公众疑虑,让公众信服工商部门的调查等问题,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未予明确回复。第三步,配置了4种荧光增白剂,对未污染的蘑菇进行浸泡、对比。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对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称在东城、朝阳、海淀、丰台等区县13家超市、市场共抽取132个样本,其中有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合格率为97.73%。
在做了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准备工作后,张皓的家人又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高瑞芳来指导他。还有616票选择工商局说人家不科学,你倒是出一个科学的呀。
事实上,至4日晚,无论工商部门,还是不相信小学生实验的中国食用菌协会,都未找张皓及其指导老师沟通。北京市几千万人吃饭。
张皓并不知道工商局是干什么的。一个是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一个是政府部门监测九成多合格,巨大的反差迅速引起公众关注。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等专家指出,蘑菇检测折射的深层问题发人深省。三是张皓采集的16种蘑菇中,仅有2种是干货,而工商部门的采样中,鲜蘑菇占比较少。四是这件事被社会广泛关注后,一些不法商贩有所收敛。一是季节因素,夏天蘑菇容易腐烂,用的增白剂可能会多一些。
新华视点记者多次联系北京市工商局后,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学生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值得肯定,对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是否科学不便过多评论。我们一直在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含探索真相和承担社会责任两重意义,我们希望每一个公民、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具有这样的科学精神。
我只要公开信息,就OK了。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王晶说,公众迫切需要知道为何检测结果与张皓的实验结果如此悬殊? 然而,自从公布抽样检测结果后,北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再没发出自己的声音。
7月19日,张皓和妈妈在市区超市、郊区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地购买了16种食用菌。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
张皓实验报告中只是写明经检测发现,16个样本中有12个发现有荧光增白剂,认为荧光增白剂在鲜蘑菇中可能普遍存在。小学生实验考验政府大智慧 如果有关部门放下姿态,去和这名小学生沟通询问,邀请市民代表参与选样过程、邀请中介科研机构参与检测过程,公众还会如此质疑吗?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设问。这种工作方式和态度实际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至于是否有人说过小学生的调查不科学,目前无从查实。
张皓说,他的实验是按四川省的地方标准,这是他查到的唯一关于荧光增白剂的公开标准。湖南省委党校教授王学杰指出,无论如何,在公众监督下寻找到令人信服的真正原因,解除百姓心中的质疑,是这起事件中有关部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尤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利用好社会监督,反而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好途径。竹立家指出,有关部门不管公布的信息是否真正解答了公众的疑惑,不管信息要素是否齐全,不管信息是否空洞无物,这直接导致信息公开流于形式。
一个是小学生实验结果,一个是政府部门监测,然而,大多数人竟然相信小学生―― 近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调查发现蘑菇被漂白事件,已发酵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何兵教授认为,政府部门应该更友善地对待监督和举报,不能认为监督就是对立。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